近期看了一些拉挤边框企业的分享,有意思的是刚好有正反双方,辩题是关于C边的长与短之争,谁更有优势?于是整理了一些内容,再加上自己的一些领悟,写出此篇分享给各位朋友。
首先,还是要做一些简单的解释工作。毕竟不少朋友对何为C边,长与短又是什么标准不理解,所以先把这个话题聊明白。

光伏边框结构简图
直接看示意图!如上图所示,目前的拉挤边框C边有两种类型,长C和短C。如何界定长C和短C,我并没有找到相应的资料,但根据一些尺寸图,长C长度一般在30mm以上,而短C的尺寸则控制在20mm以内。为何会有两种?起源当然是模仿自铝边框,C边的结构变化,主要考虑的是降本。但在目前铝框应用中,长边采用的还是长C边,部分企业的短边改用了短C边。至于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势,则是正反双方要探讨的内容。双方代表是目前出货的头部企业,为了避免争议,这里就不直接说名字了。只是将他们彼此的看法整理出来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讨论。
组件厂为了降本,已经无所不用其极。B面高度一降再降,壁厚也是不断变薄,但长边的长C却一直没改。
复材边框沿用长C,组件厂接受度高。
长C边可以避免B面或D面打孔,从而保证型腔的完整性,避免了强度破坏。
当组件长边平行于支架或跟踪支架安装时可以有更大的接触面积,可降低接触位置的压强,抗载荷能力更强。长C边有更好的着力点,在安装搬运过程中,工人可以更加方便操作。短C边更加轻量化,不单减重且用材料少了,实现了降本的目的。
避免C边开孔,在D面开孔,可采用挂钩卡座形式安装。腔体强度可采用包毡设计解决问题。而长C结构在C边开孔,如果安装方式不当,实际使用中,开孔位置容易产生撕裂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需加垫片,增加了安装难度,也增加成本。
长C边结构,型材截面的非对称性加大,容易影响直线度,从而影响良品率。
因为手上没有更详细的数据,所以长弓侠对于短C或长C谁优谁劣不能轻易下定论,但可以聊聊个人的一些观点。
复合材料边框要想替换铝边框,降本虽然不是唯一优势,但绝对是最有利的突破口。而在可预见的未来,内卷已经避无可避,降本也将是永恒的主题。
B面的高度已经一降再降,现在30mm高度的复材边框已经可以满足除210组件以外的所有组件需求,也就是说B面被压榨得差不多了。如果未来还有降本的要求,那该压榨谁?接下来是不是该对C边下手了?至于如何平衡各方面的要求,一些企业已经有成功的经验,而一些企业还在摸索中。从铝边框到复合材料边框,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复制,根本不可能发挥出复合材料的特性和优势。复合材料最大的优点是具有可设计性,利用各向异性的特点,来满足不同的需求。既然要玩复合材料,那就要玩好,不然怎么和金属材料竞争呢?